博客
关于我
[操作系统]内存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阅读量:647 次
发布时间:2019-03-15

本文共 967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内存分配方式及碎片分析

内存分配是操作系统管理内存资源的重要环节,其方式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以下将从连续分配、固定分区分配和动态分区分配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并对碎片问题进行分析。

连续分配:传统的内存分配方法是系统会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给程序使用。这种方式的特点是 Allocate once, free once, 这意味着一旦内存被分配出去,就会被连续地占用直到程序完成任务后才会被释放。这种方法的优势体现在逻辑上简单,较为容易管理。但其并非完美,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连续分配中,内存通常分为系统区和用户区两个部分。系统区通常用于操作系统和其他核心系统服务,而用户区则是为用户进程预留的。当只有一道用户程序在运行时,整个用户区都会被这一个程序占用。此时没有外部碎片,但可能会产生内部碎片。内部碎片指的是分配给进程的内存中有未被利用的部分,而外部碎片则指的是因程序需求过大而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分区剩余空间的现象。这种分配方式的内存利用率较低,往往难以达到的高效利用率要求。

固定分区分配:这种方式与连续分配相比,使内存分为更小的固定区域。同时,系统区和用户区的划分更加明确,用户区又会被进一步细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对应单个程序运行。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区和用户区的划分更加细致,进程之间的互不干扰。但同样存在内部碎片问题,且在进程回收时需要考虑内部碎片的合并问题。内存利用率依然不高,但和连续分配相比略有改善。

动态分区分配:由于内存需求和释放的不确定性,动态分区分配应运而生。这种分配方式能够根据进程的实际需求动态分配和回收内存资源。这种灵活性使其成为许多现代操作系统的首选方法。具体而言,动态分区分配是通过空闲分区表或者空闲分区链记录空闲区域信息来实现的。回收进程时会释放已释放的内存区域,从而将相邻的空闲区域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分区供其他程序使用。在没有相邻空闲区域时,系统需要通过更新分区信息来记录具体的分区情况。

碎片问题:在内存管理中,碎片问题是衡量内存分配效率的重要指标。内部碎片和外部碎片是两种主要类型的碎片。内部碎片指的是进程被分配的内存中有未被利用的部分,而外部碎片则指因为进程所需内存空间大于所分配的分区而留下的空闲区域。正确的内存管理方式能够尽量减少碎片问题,从而提高内存利用率,为程序的高效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转载地址:http://gvimz.baihongyu.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自学Flutter】4.1 Material Design字体图标的使用(icon)
查看>>
【换行符】什么时候用cin.get()吃掉输入流中的换行符
查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三届网络安全大赛Writeup
查看>>
SpringBoot使用RedisTemplate简单操作Redis的五种数据类型
查看>>
Thymeleaf sec:authorize 标签不生效
查看>>
微信JS-SDK DEMO页面和示例代码
查看>>
一张图搞定RPC框架核心原理
查看>>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云栖大会的免费门票走来了
查看>>
获取linux 主机cpu类型
查看>>
测试tensorflow是否安装成功 出现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的错误
查看>>
Flask--简介
查看>>
16 python基础-恺撒密码
查看>>
Frame--Api框架
查看>>
Boostrap技能点整理之【网格系统】
查看>>
javaWeb服务详解(含源代码,测试通过,注释) ——Emp的Dao层
查看>>
ssm(Spring+Spring mvc+mybatis)——updateDept.jsp
查看>>
Git简单理解与使用
查看>>
echarts 基本图表开发小结
查看>>
adb通过USB或wifi连接手机
查看>>
JDK9-15新特性
查看>>